曾俊華叫佔領者學曼德拉!天啊現在高官都不讀書的嗎?曼德拉不過是近年才從恐怖份子名單上除名,曾俊華是不是覺得我們太溫柔太文明了?
環保一點,重貼舊文,全篇讀,不必再多說了。
//在西方因為固有利益,不願意支持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之時,阿拉法特所屬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利比亞前總統卡達菲與古巴領袖卡斯特羅,都為曼德拉成立的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The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提供過金錢援助﹑武器與訓練。受卡斯特羅影響,非國大在1961年放棄「非暴力不合作」原則,由曼德拉率領武裝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試圖以「遊擊戰略和恐怖活動」推翻白人政權。//
陳婉容:周日話題-若曼德拉是英雄,阿拉法特呢?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08.12.2013)
(按:星期五晚上才跟編輯說寫這個題,匆匆趕起。我想說的其實是,曼德拉和阿拉法特都不見得是完人,只是世間上所有英雄與狗熊,最後究竟並沒有標準,一切只是[西方]政治話語權的造就。寫得不好,仍請大家多支持分享 :) )
【明報專訊】曼德拉走了,終年九十五歲。
高山仰止的偉人殞落,舉世同表哀悼,所有媒體的訃文對這位南非自由鬥士都是一片讚歌,電視新聞上重複播着曼德拉出獄時受到的夾道歡迎。案頭上那一本二手的,書脊上折痕纍纍的曼德拉自傳Long Walk to Freedom,就如此被壓縮成三分鐘的新聞畫面,彷彿曼德拉的一生可以用簡單而直白的三個形容詞概括:「奮鬥」、「堅持」、「成功」。曼德拉跟馬丁路德金一樣,在我在書本與名人傳記中初識何謂不公義的童年時代,是我舉目仰望的偉大人物。也許生來有理想主義基因的人,總是特別無法忍受差別與歧視,對於弱勢有着無可救藥的同理心。而今時今日,曼德拉的確跟馬丁路德金一樣,成為了道德感召的代名詞,偉岸的,理想化的,不可觸及的聖人典範。
在對曼德拉的一片歌頌聲中,不少阿拉伯世界的媒體都登出曼德拉跟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的合照,認為兩位英雄與鬥士,終於可以一同安息。這當然是阿拉伯媒體獨有的現象,西方媒體至今依然將阿拉法特打為恐怖組織頭目。2004年,阿拉法特因病離開巴勒斯坦,前赴法國治病,終歸客死異鄉。阿拉法特的死因,至今依然備受爭議,巴勒斯坦人至今相信阿拉法特是為以色列所害,事實上也有不少證據證明阿拉法特是被刺殺而死。今年七月瑞士放射性物理研究所Radiophysique指出,阿拉法特死於一種高劑量放射性物質釙-210,而他穿過的內衣上發現的釙-210分量,多得足以殺死20人。
稱阿拉法特是自由鬥士
阿拉法特離世,曼德拉當時發表的悼文如下:「阿拉法特是這個世代其中一個最出色的自由鬥士,終身為巴勒斯坦而戰。我為他和其人民的願望尚未實現而感到傷感。」彼時澳洲總理霍華德說的,卻是「我相信歷史將會嚴厲審判阿拉法特」。在國際社會對阿拉法特的一片鞭撻之聲中,曼德拉是極少數對阿拉法特有正面評價的國家領袖。
同被西方國家標籤恐怖分子
其實不難理解阿拉法特與曼德拉惺惺相惜的情誼——二人皆終身對抗一個種族主義的政權、二人都曾經用過暴力手段對抗壓迫,二人都曾經被標籤為恐怖分子。六十年代,聯合國曾帶頭制裁南非,以圖迫使南非放棄種族隔離政策;然而英美在南非有經濟利益,各家大廠也在享受在南非黑人比白人廉價八分一的工資,自然不願支持。當時不少非洲國家已參與抵制,但對南非經濟影響微乎其微。在西方因為固有利益,不願意支持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之時,阿拉法特所屬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利比亞前總統卡達菲與古巴領袖卡斯特羅,都為曼德拉成立的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The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提供過金錢援助﹑武器與訓練。受卡斯特羅影響,非國大在1961年放棄「非暴力不合作」原則,由曼德拉率領武裝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試圖以「遊擊戰略和恐怖活動」推翻白人政權。及後曼德拉被捕,白人政權恃着冷戰時期的盟友英美撐腰,遲遲不肯釋放曼德拉;而曼德拉當時跟卡達菲、卡斯特羅和阿拉法特一樣,是戴卓爾和列根口中的恐怖分子,絕非所謂改變世界的偉人。直至2008年,美國才將曼德拉和非國大從恐怖組織名單中移除。
兩極的評價 世人認同的價值
曼德拉與阿拉法特同樣用過暴力手段,以圖達到目的,他們在歷史中得到截然不同的評價,分別大概只在於歷史對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有否成全。1977年,通用汽車董事之一,非裔美國傳教士沙利文呼籲開展公民抗命,堅持通用汽車對所有種族的員工實行同工同酬,並且對南非政府下達兩年內釋放曼德拉的通牒,否則他會盡其所能把所有美國公司從南非撤離。同年美國境內的大學生反隔離運動陸續開展,學生團體紛紛要求大學從南非撤資,南加州大學就從南非撤出逾三十億美元。1986年,撤資運動之波瀾壯闊終令列根政府通過反種族隔離法案,對南非實行全面撤資及經濟制裁。八十年代末期南非經歷巨大資本外流,白人政府已是強弩之末,經濟問題迫使南非與國際社會談判,種族隔離制在1993年終成歷史。今時今日,國際社會針對以色列種族隔離政策的杯葛﹑撤資及制裁運動(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 Movement, BDS),正正是模仿南非撤資運動的翻版。以色列的政權在美國支撐下,看似固若金湯,然而當時的南非白人政權看來也是堅不可摧。當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壓迫,也隨着歷史的潮流而去,或許我們可以相信,阿拉法特也終將被平反,甚至擁有跟曼德拉一樣的歷史地位。
將曼德拉跟阿拉法特相提並論,或許是犯了許多人的大忌——當年阿拉法特逝世,出席葬禮的美國高級官員只有一位;然而曼德拉卻被奧巴馬推崇為「屬於千秋萬世」(belongs to the ages)。曼德拉當選總統後對於前白人政權不作清算,且竭力將南非模塑成為種族得以和平共處的國家,無可置疑是高風亮節;然而非國大針對白人政權的恐怖襲擊,例如著名的Church Street Bombing,又的確殺害了不少無辜平民。阿拉法特的爭議性自然比曼德拉大得多,巴解的恐怖活動事迹,由被約旦驅逐後的「黑色九月」到「慕尼黑慘案」,自是罊竹難書。我未必認為阿拉法特稱得上英雄,事實上他似乎缺乏曼德拉的胸襟,巴裔學者薩依德也因為批評他是「暴君」而一度不得踏足巴勒斯坦。然而曼德拉與阿拉法特政治取向的相似,卻叫人為當下世人給他們的兩極評價而莞爾:我們的時代,認同的到底是哪一種價值?
歷史錯置 埋沒太多人與事
許多大陸網民感嘆中國不是沒有曼德拉,只是沒有釋放曼德拉的白人總統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曼德拉偉大,他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我們也有諾貝爾和平獎,誰對他的遭遇感到悲傷?甚至於有幾個人記得他的名字?……」早前又讀到高耀潔醫生在美國生活的報道,將半生奉獻給中國的愛滋病防治運動的她,晚景孤清淒涼;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在長年的軟禁和監視之下,患上嚴重抑鬱,卻不敢求醫。在夜涼如水的冬夜,見朋友在臉書上寫曼德拉:「又一個偉人走了,如今仍在世的偉人有多少?」我暗自思忖:也許所有的偉人都需要一個時代來成就。有那麼多曾為公義大力呼喊過,犧牲過的人,在歷史的輾轉之間,寂寂而終而無人問津。對於那些無法蓋棺論定的當下,我們都懂得說「歷史自有公論」——這句話在這個用血與淚鋪墊的時代,卻又不免顯得如此輕浮。曼德拉的光芒無法否定,然而歷史有太多人與事的錯置,所埋沒的,容不下一句「如果」的一切,總教人如此唏噓。
文 × 陳婉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陳婉容 Sher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閱讀人- 1968年,美國民權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 ... 的評價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馬丁.路德.金恩我有 ... 的評價
- 關於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形容詞變成副詞#國中英文#國二#英文- YouTube 的評價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 Class Divided 分裂的一班】
圖/Frontline
文/王艾莉
1968 年,美國民權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金恩) 遭暗殺的隔一天,一位美國國小老師Jane Elliott 問她三年級的學生針對黑人有什麼看法? 許多學生說 ”黑人很自傲、很粗暴,沒工作…” 等非常刻版印象的形容詞。聽到這些歧視意味相當濃厚的答案後,身為導師的她認為必須想出個方法讓這群孩子了解什麼是歧視;為什麼不該朝笑別人的不同。在一個幾乎都是白人的鄉下小鎮 Iowa,沒有什麼機會接觸歧視的議題,因此她問學生有沒有興趣親身體驗黑人在美國的遭遇,學生們紛紛踴躍參與。於是Jane Elliot 執行了一項至今仍然非常經典的實驗 –【A Class Divided】 (分裂的一班)。
Jane將她就讀三年級的學生依照眼睛顏色分成了咖啡色 (Brown Eyed Group) 和藍色 (Blue Eyed Group)。首先,藍色眼睛的同學要幫咖啡色眼睛的同學在脖子上綁上一條咖啡色的領巾,立刻明顯區分出優越組 (Superior Group)跟弱勢組 (Minority Group)的差異。接著,藍眼的同學可以坐到教室的前面,享有加長五分鐘的午休時間並且可以玩各類的遊樂設施,咖啡色眼睛的則只能在一旁觀看。上課時,藍眼的學生不斷的被誇獎有多聰明,但咖啡色眼睛的同學則是不斷的被挑出瑕疵和錯誤。
經歷一天下來的不平等待遇,藍眼睛的學生開始變得自傲,霸道,甚至出現言語恐嚇咖啡色眼睛同學的現象。藍眼睛的學生在課堂和小考上表現明顯優異於咖啡眼睛的學生,充滿了自信的回答著問題,咖啡眼睛的則是垂頭喪氣的認為自己天生就輸了人家一截。
第二天,Jane 跟學生說其實前一天是騙大家的,咖啡色眼睛的人其實比較聰明,因此兩組的身分要對調! 咖啡色眼睛的學生立刻露出了笑容,藍眼的學生則剎那間懦弱了起來。咖啡色眼睛的學生同樣出現了自傲的行為,但或許因為前一天遭受過歧視,言語恐嚇明顯少了許多。兩天的實驗結束後,Jane 請雙方擁抱和好,並且寫下自己對此次體驗的感想。
這個實驗曝光後引發了不少爭議,其中大多反對者是白人,認為這樣的實驗非常不人道,並且相信自己的小孩不會做出如此歧視的行為。但無論大眾如何爭論,十七年後,紀錄片導演將當年的十幾位學生邀請回來受訪,每位都說這個實驗在他們生命中的影響非常大,非常正面。當年因為經歷過這個體驗,長大後更容易接納不同種族、不同背景、不同宗教、甚至不同意見的人。
如果你認為歧視 (Discrimination) 只是針對膚色、種族,那你就錯了! 那只是最明顯,最常見的一種歧視。Discrimination的定義是 “針對待某個人、事、物所產生的差別待遇”,而這定義中的“人、事、物” 可以是種族、長相、工作、性別、性向、殘障人士、年齡、學歷….等任何人、事、物。在公眾場合常可以聽到有人取笑殘障人士走路的姿勢,說某個人很 Gay 很噁心,笑某個國家的人口音很重… 你或許沒發現,這些話就在歧視著另一個根本沒礙著你的人。你走路比較端正,就可以取笑那些行動不便的人嗎? 你比較Man 就比較不噁心嗎? 有哪個口音是世界公認最標準,最正統的嗎? 你是不是主動的把自己分配到了優越組呢?
大家可能覺得這都只是在哈拉打屁,沒甚麼好大驚小怪,但從實驗結果可看出,如果老師或家長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歧視就很容易演變成現在校園常見的霸凌罷凌事件 (Bully)。你持續的放縱,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會從批評同學漸漸變成給同學一拳的那個人。
每個人都該問問自己能否真心的接受別人的不同? 該如何教育你的兒女,你的學生去接受? 下次你形容別人長的醜或動作很娘之前,先想想如果人家這樣說你,你會是什麼感受? 如果你的父母聽到別人說你有多醜多娘,他們又會有多難過?
別忘了,我們的世界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同而精彩!
此篇立意甚佳,因FB會擋連結故改以純文字分享,出處請見本篇留言。:)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旅行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能體驗在家鄉無法經歷的處境。類似以下這個實驗有看過不少,包括找來男學生體驗警察與囚犯(可惜我找不到連結了,知道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嗎),體驗過弱勢者的處境後,是否可以多一些同理心呢?:)
【A Class Divided 分裂的一班】
圖/Frontline
文/王艾莉
1968 年,美國民權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金恩) 遭暗殺的隔一天,一位美國國小老師Jane Elliott 問她三年級的學生針對黑人有什麼看法? 許多學生說 ”黑人很自傲、很粗暴,沒工作…” 等非常刻版印象的形容詞。聽到這些歧視意味相當濃厚的答案後,身為導師的她認為必須想出個方法讓這群孩子了解什麼是歧視;為什麼不該朝笑別人的不同。在一個幾乎都是白人的鄉下小鎮 Iowa,沒有什麼機會接觸歧視的議題,因此她問學生有沒有興趣親身體驗黑人在美國的遭遇,學生們紛紛踴躍參與。於是Jane Elliot 執行了一項至今仍然非常經典的實驗 –【A Class Divided】 (分裂的一班)。
Jane將她就讀三年級的學生依照眼睛顏色分成了咖啡色 (Brown Eyed Group) 和藍色 (Blue Eyed Group)。首先,藍色眼睛的同學要幫咖啡色眼睛的同學在脖子上綁上一條咖啡色的領巾,立刻明顯區分出優越組 (Superior Group)跟弱勢組 (Minority Group)的差異。接著,藍眼的同學可以坐到教室的前面,享有加長五分鐘的午休時間並且可以玩各類的遊樂設施,咖啡色眼睛的則只能在一旁觀看。上課時,藍眼的學生不斷的被誇獎有多聰明,但咖啡色眼睛的同學則是不斷的被挑出瑕疵和錯誤。
經歷一天下來的不平等待遇,藍眼睛的學生開始變得自傲,霸道,甚至出現言語恐嚇咖啡色眼睛同學的現象。藍眼睛的學生在課堂和小考上表現明顯優異於咖啡眼睛的學生,充滿了自信的回答著問題,咖啡眼睛的則是垂頭喪氣的認為自己天生就輸了人家一截。
第二天,Jane 跟學生說其實前一天是騙大家的,咖啡色眼睛的人其實比較聰明,因此兩組的身分要對調! 咖啡色眼睛的學生立刻露出了笑容,藍眼的學生則剎那間懦弱了起來。咖啡色眼睛的學生同樣出現了自傲的行為,但或許因為前一天遭受過歧視,言語恐嚇明顯少了許多。兩天的實驗結束後,Jane 請雙方擁抱和好,並且寫下自己對此次體驗的感想。
這個實驗曝光後引發了不少爭議,其中大多反對者是白人,認為這樣的實驗非常不人道,並且相信自己的小孩不會做出如此歧視的行為。但無論大眾如何爭論,十七年後,紀錄片導演將當年的十幾位學生邀請回來受訪,每位都說這個實驗在他們生命中的影響非常大,非常正面。當年因為經歷過這個體驗,長大後更容易接納不同種族、不同背景、不同宗教、甚至不同意見的人。
如果你認為歧視 (Discrimination) 只是針對膚色、種族,那你就錯了! 那只是最明顯,最常見的一種歧視。Discrimination的定義是 “針對待某個人、事、物所產生的差別待遇”,而這定義中的“人、事、物” 可以是種族、長相、工作、性別、性向、殘障人士、年齡、學歷….等任何人、事、物。在公眾場合常可以聽到有人取笑殘障人士走路的姿勢,說某個人很 Gay 很噁心,笑某個國家的人口音很重… 你或許沒發現,這些話就在歧視著另一個根本沒礙著你的人。你走路比較端正,就可以取笑那些行動不便的人嗎? 你比較Man 就比較不噁心嗎? 有哪個口音是世界公認最標準,最正統的嗎? 你是不是主動的把自己分配到了優越組呢?
大家可能覺得這都只是在哈拉打屁,沒甚麼好大驚小怪,但從實驗結果可看出,如果老師或家長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歧視就很容易演變成現在校園常見的霸凌罷凌事件 (Bully)。你持續的放縱,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會從批評同學漸漸變成給同學一拳的那個人。
每個人都該問問自己能否真心的接受別人的不同? 該如何教育你的兒女,你的學生去接受? 下次你形容別人長的醜或動作很娘之前,先想想如果人家這樣說你,你會是什麼感受? 如果你的父母聽到別人說你有多醜多娘,他們又會有多難過?
別忘了,我們的世界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同而精彩!
—
【A Class Divided】by Frontline
影片: http://youtu.be/Ml7eEklNwNE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小丑》即將上映,在各大影展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甚至得到了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金獅獎。
所以,對於這部電影,你能夠期待什麼?你該期待什麼?讓我來帶你快速進入狀況
首先,這雖然是一部DC出品的電影,雖然是根據美國漫畫史上最有名的反派改編,
但是它幾乎不會與你所看過的任何「超級英雄」電影有相似性,
即使跟相對來說較為寫實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來比也是如此。為什麼?
從這部電影剛被宣布,許多人都猜測這會根據知名的以小丑為主的故事《致命玩笑》改編,
但是隨著各種資訊愈來愈透明化,導演陶德菲立普斯表示「這不會根據任何漫畫改編」,
更對於致命玩笑之中小丑的經典「起源故事」表示:
「我不相信跌到化學藥劑裡會讓你皮膚漂白,頭髮變成綠色,再成為一個瘋子」
從各種跡象來看,這不會是近幾年佔據螢光幕的傳統超級英雄電影,
不會有討好粉絲的彩蛋或是漫畫致敬,更不是DC電影宇宙的一部分。
在DC試圖趕上漫威的進度卻數度失敗之後,這次完完全全地脫離任何宇宙或是世界觀,
主角瓦昆菲尼克斯起初甚至還反對蝙蝠俠父親湯瑪斯韋恩在這部電影的出現。
更在被問到對於粉絲期待怎麼想的時候這樣回答:
「我完全不在乎,我只對導演想傳達的以及角色本身的概念有興趣。」
不只如此,在這部電影中飾演脫口秀製作人的馬克‧馬隆對於超級英雄電影更是這樣表示:
「我不喜歡被強迫要去看這種電影,那些電影是給長不大的老宅男看的」
重點是什麼? 好聽的講法是他們想要重新定義漫畫改編的電影,
講難聽一點就是製作這部超級英雄電影的人都不是很喜歡超級英雄電影
那既然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小丑,那它究竟是關於什麼?
導演表示這部電影有許多面相受到他從小看到大的角色剖析電影影響,
《計程車司機》、《蠻牛》、《喜劇之王》等等,
而這幾部電影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也一度是《小丑》的製作人,但是因為檔期問題而退出。
確實,光是從預告以及各種訪談之中就能夠看出為什麼導演會引用這些電影,
《計程車司機》講述一個漫無目標的孤獨男子在開計程車的過程中見到的人情冷暖,
應該是說,幾乎只有「冷」。因而慢慢陷入極端暴力,試圖矯正這個社會的故事。
而喜劇之王則講述一個自認為喜劇才能出眾卻苦無機會的無名之輩,
用盡一切手段來試圖受到知名脫口秀主持人的注意。
注意到什麼了嗎?把這兩部電影的主軸融合在一起,就成為了《小丑》的基本架構,
計程車司機之中的主角就是活體的存在危機,完全毫無目的,
厭恨紐約的「垃圾人渣」卻渾然不自覺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處處想要尋求與人的連結,卻因為自己極端且扭曲的觀點而一再受挫,
而《喜劇之王》主角想要成名的慾望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無可救藥對於認同感的渴望。
《小丑》之中的主角亞瑟‧弗萊克也是如此,不是傑克尼克遜的扭曲幫派份子,
不是希斯萊傑只想看世界燃燒的混亂邪惡狂人,
而是在社會底層毫無出路,急切尋求棲身之地的失敗喜劇演員,一個孤獨的男子。
再者,你絕對不會想到導演在這部電影之前聞名的電影是什麼:
《醉後大丈夫》系列。
這聽起來雖然像是個戲劇性的風格轉變,
但是對我來說《醉後大丈夫》也是與《小丑》有主題連結的,
也就是過度壓抑而造成的爆發。
在那部電影之中,主角群在酒醉過後做出各種完全無法想像的荒唐行徑,
其實就象徵著每個人在平時受到自己以及社會壓抑的自我本性,
在長年累積之下有可能一瞬間爆發。
而小丑講述的正是受到過度霸凌壓抑所產生的後果。
現在 “we live in a society”這句話被變成小丑的口頭禪已經是個迷因了,
但是從各種跡象看來,社會的壓迫確實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而某些已經看過的人也表示這部電影非常有煽動性,
認為這會鼓勵那些「得不到就毀掉的變態心理」。
美國鄉民也開始拿這部電影可能會引發槍擊案來開玩笑,
當然,這部電影是否真的會「引發社會動亂」這點還有待商榷,
但是一部有爭議性的電影總比一部完全不冒險的電影來得值得討論。
重點是,不要走進這部電影期待看到精彩的動作場面和緊湊的劇情,
這是一部角色剖析電影。只是主角剛好是史上最有名的反派而已。
但是如此經典的角色,需要一個能夠100%投入的演員,
容我介紹,當今最值得注意的演員,瓦昆菲尼克斯。
你可能不認得這個名字,那是因為他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商業大片裡了,
但是你非常有可能看過他- 還記得《神鬼戰士》之中的皇帝嗎?
沒錯,這就是瓦昆菲尼克斯。
在飾演這個角色之後,瓦昆就再也沒有演出一部強檔大片,
但是他每次所無論演出什麼角色都有如費盡全身的力氣直接鑽入那個角色最深層的本質,
不,應該是說如他的姓Phoenix,他每次都有如鳳凰一般以他所演出的角色重生。
導演表示他在寫劇本的過程中,心中只有瓦昆菲尼克斯這唯一人選,
甚至還把他的照片貼在電腦螢幕上。
不難看出為什麼,畢竟瓦昆對於身為演員的態度是完全無庸置疑的,
在2010年時他拍了一部紀錄片《我仍在這裡》,
紀錄他本人放棄演員生涯轉行當嘻哈歌手的過程,
更在宣傳時做出了留名青史,或者說惡名昭彰的訪談,
在大衛萊特曼的節目上幾乎像是個反社會人士,好似他已經完全地崩潰。
連萊特曼如此資深的主持人都幾乎無法把持這個怪異的瓦昆菲尼克斯。
在這部紀錄片推出的一段時間之後,參與製作的人才終於表示這是個偽紀錄片,
瓦昆的言行舉止完全都是演出來的。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演員,無論參與什麼計劃都完全地投入。
對我來說,最能夠形容他演技的,是兩個完全矛盾的形容詞,細膩卻又猛烈。
你能夠看到他動用整張臉所做出不可思議的情緒轉變,
像是《雲端情人》之中短短幾分鐘之內有如雲霄飛車的內心起伏。
但是也能夠在一瞬間爆發猛烈的情緒,強烈地好似是他本人在受苦,
如《世紀教主》之中在受到提問時所展現的挫折以及悲憤,
或者是最近讓我極為印象深刻,在《失控救援》之中飾演的殺手。
因為看到自己的目標在他到達之前就被殺掉,讓他無法宣洩對於這些人渣的憤怒,
因而直接坐在地上崩潰的畫面。
而巧的是,剛剛所提到的幾個角色似乎都是在為他在《小丑》之中的演出準備,
《世紀教主》之中陰晴不定,似乎再怎麼努力都找不到自己目標的弗萊迪,
《雲端情人》急切尋求連結的孤獨男子西奧多,
《失控救援》之中對於這個社會愈來愈失望,
試圖用自己暴力的方式來「矯正」一切的殺手喬。
似乎一切都如群星連成一線,指向《小丑》會是個讓人大開眼界的電影,
誰知道,或許在這之後,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勇於嘗試的漫畫改編電影。
小丑 預告分析 預告解析 彩蛋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馬丁.路德.金恩我有 ... 的推薦與評價
365天每日一問】Day 149 歷史上的今天:我有一個夢1963年8月28日,美國的民權領袖 馬丁 . 路德 . 金 恩博士,發表了著名的演講「I HAVE A... ... <看更多>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形容詞變成副詞#國中英文#國二#英文-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形容詞 變成副詞#國中英文#國二#英文. ... 馬丁路德金 恩Martin Luther King. Joe老師的多益頻道. Joe老師的多益頻道. •. •. 30 views 3 months ago ... ... <看更多>
馬丁路德金 形容詞 在 閱讀人- 1968年,美國民權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 ... 的推薦與評價
1968年,美國民權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Jr. (馬丁路德金恩) 遭暗殺的隔一天,一位美國國小老師Jane Elliott問她三年級的學生針對黑人 ... 等非常刻版印象的形容詞。 ... <看更多>